2009年4月5日 星期日

靜思語錄_5

401. 多一次原諒別人就多一次福,把量放大福就大。


402. 別人無心的一句話,不要有心的放在心裡。


403. 看別人不順眼,是自己修養不夠。


404. 得理要饒人,理直要氣和。


405. 有人就有是非,要將是非當教育,凡事善解。


406. 非來變為是,惡來即成善,任何是非皆善解之,即無是非。


407. 聽到任何是非,皆視為修行之增上緣,萬萬不可堆積在心上長無明草。


408. 別人罵我,不諒解我,毀謗我,我反而應興起一分感謝的心理,感謝他們給我修行的境界。


409. 難行能行,難捨能捨,難為能為,才能昇華自我的人格。


410. 吃苦了苦、苦盡甘來;享福了福、福盡悲來。


411.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,智慧是從人與事之間磨練出來的。


412. 人事的艱難與琢磨,就是一種考驗。


413. 常常受到挫折,也要感謝天意的磨練。


414. 不要把陰影覆在心裡,要散發光和熱,生命才有意義。


415. 有時當思無時苦,好天要積雨來糧。


416. 犯錯出懺悔心,才能清淨無煩惱。


417. 懺悔是心靈的告白,也可以說是精神污染的大掃除。


418. 一個人不怕錯,就怕不改過,改過並不難。


419. 好事要提得起,是非要放得下,成就別人即是成就自己。


420. 成功是優點的發揮、失敗是缺點的累績。


421. 心中有愛﹑就不會有礙。


422. 有力量去愛人或被愛的人都是幸福的人。


423. 愛不是要求對方,而是要由自身的付出。


424. 努力去愛一個原本怨恨的人,是善待自己。


425. 待人退一步,愛人寬一寸,就會活的很快樂了。


426. 人要自愛,才能愛普天下的人。


427. 真正的愛心,是照顧好自己的這顆心。


428. 對自己所愛的人,能以智慧斷除佔有的感情,對自己不愛的或不投緣的人,能盡量善解,以好的心念去對待人。


429. 清茶淡香,既可口又提神;若太濃則苦得喝不下。世間的其情愛也是如此。


430. 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,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。


431. 做該做的事是智慧,做不該做的事是愚痴。


432. 徒有好心,如果不去化為行動,就不能成就好事。


433. 心不難,事就不難。


434. 福要自己去造,不要去求。


435. 多一分踏實,少一分空虛。


436. 不怕事多,只怕多事。


437. 手要做好事,腳要走好路。


438. 不怕一丈走不到,只怕寸步不移。


439. 做任何事都要專心,專心就是定。


440. 君子為目標,小人為目地。


441. 人生不一定球球好球,但是有歷練的強打者,隨時都可以揮棒。


442. 付出勞力服務,又服務的很歡喜便叫做『喜捨』。


443. 能救人的人就叫作菩薩。把握一日的付出,即是一日的菩薩。


444. 把犧牲當作享受,能夠付出愛心的人,永遠都很快樂,而且活得有意義。


445. 我們要做好社會的環保,也要做好內心的環保。


446. 君子如水,隨方就圓,無處不自在。


447. 若是身一無所有, 則心一無掛礙。


448. 沒有得失的牽絆, 沒有物質的積累, 心靈自然沒有掛礙。


449. 「前腳走, 後腳放」意即:昨天的事就讓它過去, 把心神專注在今天該做的事上。


450. 忘功不忘過,忘怨不忘恩。


451. 多一分對他人的疑慮,就少一份對自身的信心。


452. 逆境,是非來臨,心中要持一〔寬〕字。


453. 世間沒有一樣很容易的事。沒有逆境的事,不值得我們作為人生的燈塔。


454. 逆境在佛教中稱為〔增上緣〕,碰到逆境來,應心生感激─可遇不可求啊!


455. 人事的艱難與折磨,就是一種考驗。就像一支劍要有磨刀石來磨,劍才會利﹔一塊璞玉要有粗石來磨,才會發出耀眼的光芒。


456. 修行一定要經得起磨練,磨練自己的動心成為靜心,使自己在動的境界中不動心。


457. 修行,是分分秒秒,日日年年,永恆不已的。做事,亦要經過無數次的磨練。


458. 人常困於己見。知音就是真理,不是知音就變成是非。


459. 要原諒一個無心傷害人的人﹔不能做一個輕易就被別人傷害的人。


460. 對人有疑心,就無法愛人﹔對人有疑念,就無法原諒人﹔對人有疑惑,就無法相信人。


461. 多一分對他人的疑慮,就少一份對自身的信心﹔否定了世界的一切,對自己的信念也就隨之消失。


462. 是非當教育,讚美作警惕﹔嫌棄當反省,錯誤作經驗─任何批評,都是寶貴的一課。


463. 別人罵我,不諒解我,毀謗我,我反而應興起一分感謝的心理,感謝他們給我修行的境界。


464. 純正的心不怕別人來毀謗,只要做得正,做得誠,任人去毀謗,反而更能昇華我們的人格。


465. 非來變為是,惡來即成善,任何是非皆善解之,即無是非。聽到任何是非,皆視為修行之增上緣,萬萬不可堆積在心上長無明草。


466. 假如每個人都能把我慢,我執,無明去除掉,人與人之間就不會有是非產生了。


467.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淨的蓮花,都有無量的智慧-把良知,良能啟發出來,則浮會果報無量!


468. 佛陀在人間,無非是要教導眾生自覺有與他同等的這份智慧,也要教導眾生與佛有同樣的自性,都能進修慈悲與智慧。心有定力,智慧自然產生。人常為外境所影響,即是定力不夠,學佛即是要定。〔定〕用現代語講,就是莊敬自強。


469. 有智慧的人,所帶走的是覺悟了之後的情。


470. 聰明不一定具有智慧,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聰明﹔聰明只是一種計量利弊得失的能力,貪婪詭詐也是聰明得象徵。


471. 聰明的人得失心重,有智慧的人則勇於捨得。


472. 不經一事,不長一智,智慧是從人與事之間磨練出來的,若逃避現實,離開人與事,便無從產生智慧。


473. 能付出愛心就是福,能消除煩惱就是慧。


474. 智慧與煩惱好像手心語手背。其實兩者都在同一隻手上,但手背無法拿東西,若反過掌來用手心,則雙手萬能。


475. 善是利益,惡是損害。一念之非即種惡因,一念之是即得善果。


476. 做好事並不是為求名,也不是為求功德﹔抱著〔盡本份〕的心去做好事,才是真正的好事,才是至誠無私的善事。


477. 什麼是人生最有價值的呢?就是愛。把犧牲當作享受, 能夠付出愛心的人, 永遠都很快樂, 而且活得有意義


478. 不管是愛人或是被愛都是幸福的。 有力量去愛人或被愛的人都是幸福的人。


479. 不要封閉自己。 你要先愛別人, 別人才會愛你。


480. 人要自愛, 才能愛普天下的人。


481. 待人退一步, 愛人寬一寸, 在人生道中就會活得很快樂。


482. 倘能以愛待人, 以慈對人, 則不惹禍傷身; 所以做人應該吃點虧, 做個大智若愚的人。


483. 把氣憤的心境轉換為柔和, 把柔和的心境再轉換為愛, 如此, 這個世界將愈益完美。


484. 佈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品, 而是一份虔誠的愛心。


485. 絕不能夾雜著煩惱, 因為有煩惱就會有污染。


486. 要培養一份清淨無染的愛。 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的心, 不要想收回, 就不會有煩惱。


487. 所求的愛, 是無法永久存在的。 能夠永久存在的, 就是那份無形、 無染而無求的愛。


488. 父母過分愛子女的心力會反射成子女的煩惱, 對子女要放心, 他們才能安心。


489. 清茶淡香, 既可口又提神; 若是太濃則苦得喝不下。 世間的情愛也是如此。


490. 愛─這件東西在人心中常覺得奇缺, 常覺得肌餓難飽足, 像餓鬼一樣。 人在愛欲中, 是永遠也沒辦法滿足的。


491. 要談情就必須談長情─ 覺悟的情; 要說愛, 就必須說大愛─ 解脫的愛。


492. 佛鼓勵我們要有大愛, 要愛得透徹, 愛得普遍, 盡虛空遍法界, 達到衝破自我 和合於大自然同體大我的愛。 不要像泥濘一樣, 有色彩、 濕黏黏的。


493. 世間之所以有人我,是非,內外,事理不能調和,皆源於自〔貪,瞋,癡〕。有此三念,故爭長論短,永無休止。


494. 慾深無底,貪無止境。有求的意向,即有必得的心理﹔有求,有得的心理,就會有失的痛苦。


495. 世間的海可以填平,但是人的鼻下橫─小小的嘴巴,卻永遠填不滿。


496. 多求也多變,多變也多生,多生也多滅。生生滅滅,日日年年。


497. 同樣是過一輩子,慾望很大的人得花很大的氣力,才能滿足需求﹔而慾望淡薄的人,少欲少煩惱,便能夠安穩的終此一生。


498. 去貪就簡,可使心靈得到無比的寧靜與解脫。


499. 道心亦即是理性。欲念如果擴張下去,就會埋沒理性﹔而理性如果能發揚起來,就可以制止欲心。


500. 所謂的煩惱並不是在人的生活中做標準,是心境狀態分別,人如不能知足就永遠都在煩惱中。


501. 人生得煩惱是不分頻富貴賤的。


502. 芸芸眾生,本來可以相處自在,過著和樂的感情與安定的生活,但只差在〔為得多求〕。因為〔心無厭足〕,為了多求,難免心起煩惱,增長惡業。


503. 人都是求〔有〕,什麼叫〔有〕呢?有就是煩惱。


504. 不要把病痛看得太嚴重,有煩惱心在,即無法解脫。


505. 痛有兩個詞,一個是痛快,另一個是痛苦。面對痛苦時,要〔痛〕〔快〕﹔也就是視〔痛〕為〔劫〕,〔痛〕去〔劫〕消,則病痛反能帶來〔劫後歸來〕之快。


506. 死掉過去的煩惱心,生出今日解脫的境界。


507. 要學得〔平常心〕。一個人若有平常心,則無論遇到任何環境及挫折,都能夠真正安然自在﹔了解世間的形象本就如此,所以不會害怕惶恐或憂愁苦惱。


508. 心要常常保持快樂,就必須不把人與人之間的事當成是非﹔有些人常常在煩惱,因為別人一句無心的話,他卻有意接受。把心胸放開,自然就可斷除煩惱。為何人會有煩惱?是因為心胸狹窄,容納不了我不喜歡的人,或是比我能幹得人。


509. 發脾氣對內對外都是煩惱,對內是指自己生煩惱,對外是指困擾他人。


510. 透過煩惱轉成智慧,這個煩惱才有意義。


511. 煩惱即是菩提。

沒有留言: